自信中国风 一起向未来(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(2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在北京冬奥会上,中外运动员自发的“文艺众创”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。“飞龙在天”的战袍、“孙大圣”的头盔、“龙腾虎跃”的护膝,不一而足。运在北京冬奥会上,中外运动员自发的“文艺众创”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。“飞龙在天”的战袍、“孙大圣”的头盔、“龙腾虎跃”的护膝,不一而足。运动员本人也参与到这浓郁“中国风”的设计中。比如,一只同时集纳了大熊猫、长城与游龙等典型中国元素的头盔,就出自法国滑雪运动员之手,“希望以此传递对中国人民的问候和祝福”。媒体镜头下、个人社交平台上,运动员连同他们的专业装备,在向世界诠释体育精神、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,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讯息。
或有形或无形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果纷至沓来。它们不仅以北京冬奥会为大型展台,更深度参与到体育盛会之中,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。这让身处其间的各国运动员既在体育竞技中得到历练,又在丰富的中式文化意象的浸润中收获审美体验。
作为建筑物的奥运场馆,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意象、巧用工业遗产,到赛事结束后永续利用,体现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师对这片土地上文化遗存的创造性转化、对最新技术手段的学习借鉴,以及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。奥运场馆设计的现代“中国风”,其实是近年来中国建筑界从师法于外,转为注重发掘文化传统这一新走向的缩影。
大到场馆设计。首钢滑雪大跳台造型巧借敦煌壁画中飞天丝带的灵动气韵,视觉上飘逸轻盈,因而别号“雪飞天”;跳台旁已停用的工业烟囱和冷却塔则稳稳矗立,静默高冷——古典、工业与现代的大胆融合,让首钢大跳台在海内外社交媒体频频刷屏。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同时化用“中国龙”的意象和中国古典园林水榭长廊的设计理念,从空中俯瞰有如盘龙在山。国家跳台滑雪中心“雪如意”、云顶滑雪公园坡面障碍技巧赛道融入烽火台元素的“雪长城”等等,不仅为各国体育健儿展示自我、挑战极限提供一流的硬件支持,而且为整个冬奥会带来一抹充满人文底蕴的“中国风”。
万众瞩目的开幕式,以“中国式浪漫”唱响“一起向未来”的宣言;欢乐相聚的闭幕式,大家在五环旗下依依惜别,“天下一家”的浪漫烟花、寓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结,让多少人内心的企盼得到共鸣和回响。多少人也由此领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智慧、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气象、“渡头杨柳青青,枝枝叶叶离情”的深情,感受当代中国的自信从容和蓬勃生机。“雪如意”“雪游龙”“雪长城”,见证运动员汗水与激情的比赛场馆,则是将科技、运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具象载体。火种灯、会徽、体育图标、颁奖礼服……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“中国风”几乎无处不在。国内外运动员自发设计的带有中国元素的装备也频频出镜,引人注目。
图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视觉外观设计主要图形。 资料图片
文章来源:《当代体育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tykj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9/751.html